察举制出自于哪个朝代 汉朝的察举制的建立与没落
孝廉察举制是两汉时期选拔人才的重要政策,自从建立以来深受两汉统治者的重视,并对其不断地完善与健全,但是随着东汉末年政治的腐败,朝政大权的旁落,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察举制的施行与其制度本身发生了重大偏离,到了后来,完全可以说成为世家大族建立联系的途径,甚至成为他们进入官场的专用通道。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然离不开人才,新的人才的加入才能让一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察举制作为当时较为先进的选官制度就此产生。
孝廉察举制的雏形是出现在汉文帝时期,由汉武帝确立下来的,于元光元年正式施行。其主要内容如下:
- 面向全体"吏民";
- 推举人必须要郡太守或者国相以上;
- 一年举一次;
- 每个郡国限制人数。
《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之后的察举制总体是在这一基础上,但还是加入了很多新的制度,比如试职制度、按照郡国人口数来确定当地差距人数制度、限制年龄制度、举主资格以及被举者素质等等,还规定了察举的科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尤其是在汉顺帝时期,察举制的完善算是达到一个峰值。
《后汉书·汉顺帝》: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这一诏令是在汉顺帝阳嘉元年发布的,其内容直接限制了察举孝廉的年龄、素质。而且从《后汉书》的记载中来看,因为政令刚刚发布,实施较为严格,济阴太守胡广等十余人因为"谬举"而被罢黜。这里的"谬举"指的是被举者年龄没有达到四十不合格。
《后汉书·左雄传》:明年,有广陵孝廉徐淑,年未及举,台郎疑而诘之。对曰:"诏书曰'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是故本郡以臣充选。"郎不能屈。雄诘之曰:"昔颜回闻一知十,孝廉闻一知几邪?"淑无以对,乃谴却郡。于是济阴太守胡广等十余人皆坐谬举免黜,唯汝南陈蕃、颖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憙,察选清平,多得其人。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年龄限制的严格,同时可以看出当时察举制算是达到的顶峰。
而之后的察举制是否有什么改动无法得知。但是可以从东汉末年一些事情看出端倪。尤其是当时的官宦子弟举孝廉年岁特别小,比如曹操举孝廉的时候年仅二十,而且我们都知道年少的曹操不是十分正经,与袁绍等人做着纨绔子弟的事情,因此怎么样都不可能与"孝者、廉吏"挂上钩,由此可见东汉末年察举制的腐败。
除此之外,察举制的很多内容虽然没有被明文废除,但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一就是上面说到的两个方面:不再限制年龄与不再重视道德标准。其二是举主发生巨大变化。最初的时候,规定举主必须是郡国的太守或者国相,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因为举孝廉的流程不再像传统举孝廉那样,需要通过举主认为被举者达到了道德标准,或者是其有感动乡邻的重大事件而获得舆论推举等等。到了曹操举孝廉那个时期,更多通过获得当时名士的评价,这些名士一般不会是太守或者是国相,就是在士人这个圈子内较为公认有名气的那些人,比如乔玄、许邵、许靖等人,经过这些人的品鉴,让你更容易被举孝廉。因此,当时汝南就产生了名噪一时的"月旦评",而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出自此。
从史料来看,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更早,尤其是在汉和帝永远年间,国家一年孝廉的名额只有两百出头,当时的名士郭太一人就推举了六十人,由此可见名士影响力之大,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选官制度。
此外,这些名士所推荐的人物众多,除了察举孝廉,还有各地州郡小吏,因此在东汉末年,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说门生故吏遍及各地,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
曹操也正是清楚名士的影响力,所以选择去获取当时名士的评价,而不通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方式,就是在这种社会形势下,限年、考试、试职等孝廉察举制度被突破就是必然了。
结语
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孝廉察举制,建立之初是非常实用的,中间的几次完善,也都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必然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到了东汉末年,政治的腐败,察举制不再能为国家带来人才,更多的成为了官宦子弟的晋升通道,普通人难以通过传统举孝廉的方式进入官场。因此,新的选官制度也必定应运而生。
相关阅读:
- 2024-12-23 10:30:58 《冒险大作战》超强零氪攻略
- 2024-12-23 10:16:07 《率土之滨》平民超强攻略
- 2024-12-23 10:01:04 《口袋奇兵》零氪平民阵容攻略
- 2024-12-23 09:46:28 《侠客梦》助你选择强势宠物
- 2024-12-23 09:31:24 《侠客梦》门派玩法详解攻略
- 2024-12-23 09:16:02 冒险大作战技巧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