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速递|带滤膜上“通道”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这样展示环保成果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高敬、邹多为)2015年的滤膜呈灰黑色,2024年的滤膜呈灰白色。十年间,滤膜由黑变白,北京的PM2.5浓度降幅达62%。
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用两块从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仪上取下的滤膜,展示我国环境改善成果。
“这十年,全国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折性变化。”黄润秋说,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特征可概括为“下30”“跨90”——
“下30”,即全国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这是除疫情期间的2022年外,首次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十四五”以来PM2.5浓度降幅达16.3%,超过“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
“跨90”,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跨过90%的门槛,达到90.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黄润秋表示,这些努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减排”:
工程减排方面,“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谋划实施了1.9万个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已累计下降15%和11%,超额完成“十四五”下降10%的目标。结构减排方面,一些高污染排放、高碳排放的传统产业产品产量趋于稳定并部分回落。管理减排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监督帮扶推动解决8万多个涉气问题,以专项整治推动15万辆柴油重卡尾气达标排放。
据介绍,为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部从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等4方面进行了部署。
目前,全国共划分44000多个环境管控单元,实现“一单元一清单”;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促使我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8.78%,为企业节约降碳成本约350亿元。
黄润秋说,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倒逼作用,更好地建立起高水平保护体系,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完)
相关阅读:
- 2025-04-24 11:40:00 主食吃得少,人更容易老?研究发现:增加高质量碳水摄入能减缓衰老
- 2025-04-24 10:47:00 大庆市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布
- 2025-04-24 10:05:00 贵州泰岳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团支部获全国 “五四红旗团支部” 表彰
- 2025-04-22 17:48:00 校企共筑创新生态 哈工大(威海)“企业家之家”揭牌启航
- 2025-04-21 17:46:00 北京市万红路慢生活街区“茶・香节”开市
- 2025-04-20 13:16:00 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展开 多项新增运动指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