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刮骨疗毒的决心才能让外卖吃得安心
近日,“黄焖鸡卧底记者提醒11点前别点外卖”的话题上了热搜榜。临中午用餐高峰期,不少人会提前点好外卖,午休时间刚好送到。这名暗访记者为啥提醒不要提前点?他在直播中表示,“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会售卖给第二天先点单的人”。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作为一家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本该引领行业正气,带头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没想到后厨里竟藏着见不得人的事。这令信任它的人纷纷破防。
又有外卖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送外卖的他们很少点外卖,因为取外卖时亲眼所见,有一些店难保证食品新鲜和干净。有媒体统计了多位外卖员的观点,黄焖鸡、麻辣烫等十类外卖他们都不敢吃。
外卖员“避雷清单”如一颗惊雷,炸出了行业秘密:黄焖鸡用僵尸肉、麻辣烫汤底反复煮、炸鸡油质劣化致癌……在“便捷”与“美味”的诱惑下,不知情的消费者成了“试毒者”。这种“只要利润不要健康”的扭曲逻辑,践踏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也暴露出监管漏洞与行业道德不足。
外卖行业的繁荣不该以牺牲消费者的健康为代价。没有人愿意以健康的代价为无良商家的贪婪买单,更没有人应该在便捷与安全之间被迫二选一。要终结“舌尖上的罪恶”,必须祭出重典。
首先,法律要“长出牙齿”。2022年4月,成都高新法院公开审理一起火锅店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因付某某授意店内两名员工将餐后废油回收加工制成“老油”,添加到新的锅底中,该火锅店被判10倍罚款共1376万元,负责人获刑10年。这样倾家荡产式的惩罚,对无良商家起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值得借鉴。
其次,监管要“穿透”。一再爆出的后厨“秘密”,警示餐饮行业必须推广“明厨亮灶”,让后厨更加透明化。平台要勇于承担商业管理职责,比如可以将卫生评级纳入算法权重,对问题商家下架并公示,彻底截断无良商家的流量。
消费者面对低价诱惑,要擦亮眼睛,多一份理性,遇到问题要及时投诉举报。只有形成“商家不敢违法、平台不敢包庇、监管不敢懈怠、消费者积极监督”的共治格局,才能真正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当“11点前别点外卖”成为无奈的生存指南,当“避雷清单”成为打工人的“生存手册”,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让法律成为悬在不法商家头顶上的利剑,让透明监管照亮每个角落,外卖才能经得起“卧底”考验,消费者才能吃得安心。
相关阅读:
- 2025-04-19 21:39:00 男子带10名女子吃烧烤逃单,逃单者挑衅老板:“就不给钱”
- 2025-04-18 22:30:00 直播电商中场战事:谁在重构"信任力"金字塔?
- 2025-04-18 14:09:00 珍酒李渡2024年ESG报告:提前超额完成多项战略目标
- 2025-04-17 22:15:00 从管理迈向服务,科技迭新的物业行业正突围破局
- 2025-04-17 17:51:00 荣昌文旅公布9家网购卤鹅推荐店
- 2025-04-17 07:23:00 英国《卫报》: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认知衰退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