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丨企业守不好食品安全底线只能是“死路一条”
近日,蜜雪冰城被曝鲜果切片常温过夜后接着用,许府牛火锅的"牛骨高汤"实为料包冲调,小龙坎则陷入回收鸭血等剩菜二次销售的丑闻。这些曾以"高性价比""国民品牌"自居的企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不顾自身品牌形象的崩塌,更加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短视,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漠视。
企业经营追求利润当然无可厚非,但当"降本增效"是以牺牲消费者健康安全为代价,那么这些行为看似是捷径,实则是走向了企业信誉崩塌的"死路"。如果企业经营突破食品安全底线,绝非"危机公关"可以轻易解决。
康师傅老坛酸菜牛肉面事件、还有更早的三鹿奶粉事件等早已证明,为了追逐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企业在被曝光的那一刻注定会让消费者的信任顷刻间荡然无存,多年来积累的口碑随之消失。为了追求高性价比,消费者可能会为"低价"买单,但当低价触犯到了食品安全红线时,消费者的果断转身便会让企业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就算代价如此之大,为何企业仍然敢于冒险?考虑有几点原因:首先,企业心存侥幸,认为消费者无法分辨究竟是"熬制还是冲调""是鲜果切片还是隔夜",消费者无法甄别食品究竟安全与否;消费者也和市场监管部门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餐饮行业链条长、环节多,传统人力巡查难以覆盖深夜操作、临时改标签等隐蔽违规行为;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法律震慑力的不足,如果违法成本相对于企业暴利来说九牛一毛,利字当头的企业又怎会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近些年来,企业屡屡突破食品安全底线,其招数层出不穷,每每曝光此类问题,消费者就会心惊一次,社会上也总是掀起一股关于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讨论热潮。风波过后,企业依旧我行我素,祈祷着下一次的曝光对象不是自己。
所以,多年来的食品安全困局想要破解,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法律震慑,大大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痛到不敢犯"。只有当违法成本远高于企业牟利,让企业深觉得不偿失,真正发挥法律的震慑力。另外,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构建全链条可追溯的技术监管系统,部门监管结合消费者监督,多管齐下,共同守好企业经营的食品安全底线,真正让消费者安全和安心。
(汪艳)
相关阅读:
- 2025-04-24 15:39:00 热搜第一!小红书将取消“大小周”
- 2025-04-24 13:00:00 中信银行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网安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5-04-24 08:20:00 最高2000元!这项补贴政策延续
- 2025-04-23 14:02:00 金融税费享“云端”服务 京沪深三地助力企业红利直达快享
- 2025-04-23 09:23:00 德展健康49岁董秘因身体原因辞职,任职不到两年,公司业绩低迷股东再遭强执
- 2025-04-23 08:00:00 南阳市部署疾病预防控制与行政审批工作 推进医防融合 筑牢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