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该如何落实和完善
作者: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
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是重要的“压舱石”,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长期面临“粮财倒挂”问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对地方财政贡献非常有限,我国产粮大县往往是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农民种粮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亩均收益也低。主产区“粮财倒挂”对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都是严峻考验,影响国家粮食生产保供的大局。
此前,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利益补偿,但大多数政策属于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利益补偿,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纵向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与纵向补偿相对应的横向利益补偿,虽然在2008年就已提出,但一直落地较慢。
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国有14多亿人,2023年的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也因此,必须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但是,我国主销区粮食自给率近年来在持续下降。据测算,主销区北京、上海地粮食自给率已降至10%以下,主销区浙江、广东等地粮食自给率已降至25%左右。通过粮食省际横向补偿机制建立 ,压实主销区责任,推动“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有利于让主销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都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粮食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今年迈出实质性步伐,那么,如何才能走得更稳健?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其一,中央统筹协调。由中央政府来统筹协调不同省、不同主产区、主销区粮食利益补偿,具体包括如何制定补偿标准、如何测算与分配等。整体来看,需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际合作、分层分类的多级协调合作的补偿分配机制。
其二,补偿标准宜粗不宜细,要算常住人口粮食自给率等大账。原因是,在市场经济格局下,我国各地的粮食消耗量可能很难统计,可以用常住人口的粮食自给率来进行大致的估算——每一个地方有多少耕地,大概每一年生产多少粮食,每一年消耗多少,这些数是可以算出来的,可以依据这些来计算各地需要补偿的数量,当然也要配合抽样调查等其他科学方法。
其三,补偿内容宜宽不宜窄。横向补偿要有真金白银,但又不能仅盯着资金。还需要加强主销区和主产区的多方面合作。我国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还比较弱,通过主销区对主产区的多方面合作,包括提供农业技术援助、产业增值投资等来促进主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比如前些年主销区浙江温州就去粮食主产区建了仓储设施,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既让温州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也对主产区的粮食基础设施进行了改进。
其四,补偿对象要更精准。我国粮食净调出省,近年来趋势下降。据统计,我国2003年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净调出率在5%以上的有10个,到2023年净调出省只剩下黑龙江、河南、吉林、内蒙古、安徽5个。在确立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时,就可以优先选择这5个粮食净调出省进行补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郑风田)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相关阅读:
- 2025-04-24 15:37:00 商务部介绍1-3月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 2025-04-22 21:24:00 鲍鱼也怕热?福建2万吨鲍鱼开启北上“度夏”模式
- 2025-04-16 23:32:00 我国加入港口国措施协定 共同强化打击非法捕捞
- 2025-04-16 14:56:00 天赐材料底部反转承压:两道防线失守,份额缩水净利大降|看财报
- 2025-04-15 21:52:00 TMA暴涨正丹股份净利增119倍 多企业扩产红利恐怕难持续|速读公告
- 2025-04-14 14:03:00 海关总署:7大外贸省市勇挑大梁,一季度贡献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