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点名台湾,赖清德迅速“滑跪”
靠签署大单避关税大刀,借能源供应打政治算盘,岛内质疑采购美天然气是“卖台”
美国关税贸易战持续升级,最近还点名台湾:美国财长贝森特把对美高关税和高贸易量的国家及地区列出了一份所谓的“黑名单”,传出台湾位列其中。为此,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赶忙“求饶”,立即宣布将扩大对美采购,并与美方签署有关天然气的买卖意向书,此举进一步引发舆论对其“卖台”行为的质疑。
或出现“财务黑洞”
据台湾《联合报》近日报道,台湾“中油”与美国阿拉斯加天然气开发公司(AGDC)签署了液化天然气(LNG)买卖暨投资意向书。依据该协议,“中油”将采购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气,并将建造440亿美元的输油管道。“中油”称,美国过去限制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的开采,但特朗普上台后有所突破,“目前尚未敲定购买量,未来可视台湾需求购买”。“中油”还表示,该计划为AGDC与主要开发商Glenfarne合作积极推动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未来将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中距离台湾最近的,无须通过巴拿马运河,可有效缩短航运时间,降低航程风险,提升台湾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
赖清德在出席美国商会谢年饭活动时致辞称,阿拉斯加的天然气质量很好,运输到台湾的距离也近,“我们很有兴趣采购阿拉斯加的天然气,这不但符合我们的需求考虑,也符合我们的能源安全”。与会的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谷立言也称,这项采购案将能确保台湾未来拥有更稳定安全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台媒提及,Glenfarne为一家能源和基础设施资产公司,拥有近50个可再生能源电网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共分布在9个国家和地区。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24日报道,针对台美可能建造440亿美元的海底管道,民众党“立委”张启楷提醒说,“不要在亏损时再挖出财务黑洞”。台“经济部长”郭智辉则辩称,目前“中油”与AGDC签下的是买卖投资意向书,并非正式契约。他还称,签下的是液化天然气合作,并非输油管道,且计划需要等到2030年以后执行,目前仍在支持天然气开采的阶段。有岛内石化业者表示,天然气运送有一定的风险,需将其液化,为此兴建液化设备、储槽、专用码头,台湾都可能在特朗普的要求下参与。
意在减少对美贸易顺差
台湾《中国时报》25日称,“中油”与美方签署的意向书,也引发韩国关切。韩国《中央日报》认为,美国政府可能因此对韩国加大压力,要求韩国参与美国提倡的“投资阿拉斯加计划”。报道提及,特朗普之前表示,日韩希望与美国合作一项价值440亿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计划,建造一条800英里长的管道,从北极圈以北的油田至阿拉斯加南部,天然气将在那里液化并运往亚洲。由于成本高、建设时间长,多年来,日韩官方与主要能源公司一直拒绝阿拉斯加方面的投资邀请,导致该计划进展缓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地区发展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吴成益认为,“美国可能将台湾视为关键引导者,先让台湾投资,再带动韩国与日本加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与韩国燃气公司认为,该项目开发风险过高,过去10年,包括美国埃克森美孚在内的多家大型石油与天然气企业都曾考虑投资,但最终决定撤出。
风险如此之高,但台湾方面仍特别积极,岛内分析认为,此举意在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台湾《工商时报》22日称,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台湾对美国出口1163亿美元,自美国进口424亿美元,贸易顺差为73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23年增加55%,增长幅度居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之首。因此,各界关切台湾恐成美国锁定的“黑名单”箭靶,可能会被列入美方4月对等关税关切名单。而“中油”对美国采购天然气扩增占比超过10%,“就是希望避开美国关税大刀”。报道称,台湾“经济部”和“中油”已做好准备,通过相关渠道向特朗普团队表达扩大采购阿拉斯加新开采气田天然气的意愿,一方面为增气减煤,同时展现台湾在缩减台美贸易顺差方面的诚意。
接收站建设不如预期
继台积电加码赴美投资后,赖清德还宣布准备扩大对美采购。他声称,台积电宣布对美国扩大投资,“代表台美互惠共荣的持续发展”,而且不只台积电,环球晶也在美国得州设立全美最大的12寸硅晶圆厂,后续会有更多产业跟进,“展现台湾‘东拓’美洲大陆的全球布局”。他同时宣布,台湾准备扩大对美国的采购,无论是工业产品、农产品还是天然气。
台湾的液化天然气有99%以上依赖进口,进口量全球第六。因俄乌冲突,台湾停止增购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同时增加美国长约。台当局数据显示,台湾约38%的天然气来自澳大利亚,25%来自卡塔尔,不到10%来自美国,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台湾第三大液化天然气进口方。由于民进党当局推动“非核家园”政策,规划在2025年将气电比例大幅增加为50%,粗略估计需要进口2500万吨以上的天然气。有台媒注意到,根据“中油”的数据,美国售台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每万吨比卡塔尔贵3200万元新台币。
《中国时报》提到,根据台“天然气事业法”修法,进口天然气业者到2027年需具备14天的安全存量、24天储槽容量,而目前安全天数只有10到11天。虽然民进党一直在推动“非核家园”,在全台规划盖7座天然气接收站,但接收站持续引发环保团体的抗议。
用能源加大对台政治控制
面对美方压力,赖清德迅速“滑跪”,岛内网民纷纷痛批“这不是卖台,是送台”,“可怜,连争取台湾利益抵抗一下的想法都没有”。去年以来,美国不断向台湾推销天然气。特朗普在首次执政时曾自称是“美国LNG推销员”,在此次竞选过程中也多次表示上任后将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并解冻液化天然气新出口许可审批。美方官员称,阿拉斯加天然气的出口将“增加大陆对封锁台湾能源输入的顾虑”。这句话无疑是把台湾的能源安全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紧密挂钩。
今年3月,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谷立言接受绿媒采访时称,美国作为全世界最大能源出口国,可作为台湾可靠的能源来源,无论是液化天然气、再生能源还是核能。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文章中揣测大陆可能对台采取的战略,其中提及台湾依赖进口能源发电比例高达96%,“一旦被封锁,只能面临断电”。
有分析认为,美国所谓“能源合作”并非出于纯粹的商业考虑,而是充满政治算盘,其真正意图是用“能源合作”这张牌,继续加大对台湾的政治控制,将台湾进一步拖入自己的战略体系中。一旦局势紧张,美国随时可以借助能源这一“手段”对台湾进行施压,予取予求。可以说,美国不仅仅是在卖天然气,更是在通过能源供应的“制衡”来加剧两岸对立,推动台湾更加依赖美国,进而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买不完的美国天然气”,岛内资深媒体人彭蕙仙此前在中时电子报上发表文章称,2018年6月,“中油”公司曾与美国Cheniere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购销框架协议(HOA),每年向美国采购200万吨液化天然气,共计25年,总采购金额约250亿美元。当时,蔡英文正“过境”美国洛杉矶与休斯敦,该协议也被认为是为了交换蔡英文“过境”。与此同时,台湾液化天然气将近90%来自长期合约,而近年来液化天然气买家的选择性大增,现货及短期合约开始兴起。既然台湾是大买家,理应灵活操作合约,但跟台积电一样,“台湾对美采购液化天然气有很高的政治考虑,而民进党政府就是无法抗拒美国老大哥”。彭蕙仙的文章称,台湾天然气接收站工程进度不如预期,加上台电财务困难,若未来再大量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且拉长安全存量天数,接收站使用率将再暴增,风险也会升高。“有这种把能源政策当儿戏、把天然气采购当伴手礼的执政者,台湾真是何其不幸”。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
相关阅读:
- 2025-04-01 08:15:00 高盛上调美国衰退概率,警告关税政策加剧经济风险
- 2025-04-01 08:10:00 美媒:特朗普称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访问沙特等国,将是他第二任期内首次出访
- 2025-04-01 07:24:00 美国制裁6名中国官员,中方必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反制
- 2025-04-01 07:17:00 特朗普:可能会在4月访问沙特,或者稍晚一点
- 2025-04-01 07:03:00 俄乌互相指责对方袭击能源设施
- 2025-04-01 06:53:00 何立峰会见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