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苹果回归“美国制造”路漫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7:09:00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家苹果门店。新华社记者 刘 杰摄

在美国政府宣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后,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苹果公司,股价多次大幅下挫,市值蒸发数千亿美元,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担忧。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苹果公司可能采取自行消化成本、提高售价等多种方案,以应对美国政府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可能带来的冲击。但是要实现如美国政府所宣称的那样,大规模回到美国本土制造,难度极大。

长期以来,苹果与全球数百家供应商紧密协作,构建了低成本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这是其实现高利润率的重要基础。中国在苹果公司供应链体系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例如,中国郑州富士康工厂在方圆300公里内可获取iPhone所需95%的零部件。加上友好的营商环境、大量的熟练工人、庞大的消费市场等要素,让中国成为苹果公司产能落地的上佳选择。数据显示,中国产能在苹果公司全球产能的占比超过70%,这是苹果公司综合考量各类因素、进行长远布局的结果。

此前,苹果公司在印度、越南等地布局了部分产能。据业内反映,这些市场都或多或少存在供应链短板,效率不如中国。例如,印度工厂的iPhone良品率比中国低5个至8个百分点,让苹果公司的生产成本不降反升。

考虑到美国存在人工成本高、建厂成本高等问题,苹果公司要放弃现有供应链体系,在美国新建具有同等水平的供应链,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代价都不小。彭博社认为,苹果公司难以全面实现在美国制造产品,这需要至少5年时间才能启动生产,且会使苹果设备成本成倍增长,极大推高苹果产品价格,对公司和消费者来说都是灾难性的。美国银行分析师估算,仅将iPhone的最终组装环节转移至美国,成本就将上升25%,若再叠加“对等关税”,总成本或飙升91%。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即便苹果公司仅将10%的产业链搬回美国,也将耗费3年时间和300亿美元,且在美国生产的iPhone价格将会是原来的3倍多。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苹果公司的生产成本和产品售价如果大幅上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显著下降。

当前是全球科技公司开展人工智能转型和竞争的关键阶段,众多不可知因素随时会出现,企业稳固原有业务至关重要。大规模改变已有的产能布局,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的业务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因此,从任何方面看,苹果公司回归“美国制造”都是一笔划不来的赔本买卖。(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袁 勇)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