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本“古籍”重新开卷,上海古籍书店周六焕新归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5:06:00    

经过467天的修整,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的外观让许多路人驻足仰望——光影走过折面造型重构的玻璃幕墙,形成“翻动的书页”的意象——这本可阅、可赏、可听、可闻、可品、可触的书籍将在4月19日“重新开卷”。


昨天下午,当本报记者推开焕新归来的古籍书店大门,挑高两层楼的中庭,豁然开朗,仿佛书山之途在眼前徐徐展开,“道路尽处”就是皇皇巨制——339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制出版的海内外《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


据悉,焕新后,始创于1956年的古籍书店一至六楼总建筑面积达近3000平方米,囊括1600余种旧版线装书、50600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主题书籍,将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古籍书店。


“藏书楼”里乾坤大


步入书店,沿着地面上的传统纹样柿蒂纹前行,仿若走进古人的“藏书楼”,两根立柱上原上海图书馆馆长、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的题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菁华”,契合“藏书楼”的意境。



上图公司副总经理程犁介绍,在一、二楼挑空的“精品书架”上,与《永乐大典》共同陈列的还有1800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

书架前,展陈了卷2268-2269,模字韵湖字册,内容为湖名的一册《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书中恰好有关于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山湖的历史记载。这一册与另一册《永乐大典》曾经由上海图书公司旗下沪港三联书店护送回国,而后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仿真影印出版。



三楼至四楼,沿楼梯的侧墙上铺着来自沙漠的真实砂石所组成的地壳横切面,进入“敦煌空间”,在融合了《鹿王本生图》、“三兔共耳”“舞乐飞天”元素的手绘洞窟壁画和藻井等视觉艺术的烘托下,读者好似一路沿着河西走廊,走进神秘瑰丽的大漠敦煌。



数字动画互动展区,动画投影的《鹿王本生图》,可以随着读者的手移动。“敦煌空间”还设有一处宝藏打卡地——“藏经洞”第17号洞窟,这里汇集了许多敦煌藏经洞文献中的内容,如左手墙面上的元素即主要来源于《敦煌星图》甲本,窗上所印制的内容则来自敦煌本《大唐三藏圣教序》,“唐敦煌经”四字也取自敦煌文献。


“淘书乐园”天天有


上海旧书店搬入了古籍书店三楼,这里即成为一个“淘书乐园”,读者可以尽情徜徉于由4000余种特价书和23000余种旧书等汇聚而成的书海,满足“淘书”的快乐。



同时,扬州运河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保护中心的主要作品也将在此一一呈现,在雕版印刷技艺体验区,读者也能亲身体验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古朴韵味。



新旧版线装书是上海古籍书店的特色,其中,旧版线装书更体现了书店古籍修复与保护的成果,此次焕新,古籍书店集中陈列于三楼“博古斋”内。

这些按经史子集陈列的旧版线装书包含各类明清刻本,如明万历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外科精义》二卷,明刻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以及清乾隆雅雨堂刻本《国朝山左诗抄》六十卷等。



除了这1600余种古籍善本,“博古斋”内还藏有一套共计231种、分装1960册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这套书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本为底本,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先生主持编纂,于1935年影印出版。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图片:王凯 摄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