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预付卡又爆雷?千万用户级中欣卡被曝消费限用,退费排到9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2:39:00    

“中欣卡内还有几千块钱,现在无法正常购买,只能提些‘破烂’回家。”3月底以来,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爆料称,自己手中持有的预付消费卡中欣卡已无法使用,另外,只有持购卡证明和身份证的持卡人才能预约退费,而目前预约退费的时间已排到了9月份。

公开资料显示,中欣卡系中欣安泰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业务平台北京中欣银宝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发行的预付卡。据介绍,中欣卡可在北京2000多家门店进行购物、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消费,还可享受高尔夫球场的订场服务,已累计拥有超过1500万的持卡用户。不过截至发稿时,南都记者查阅中欣卡官网,目前合作商户名录已清空。

黄牛挤兑导致限用?预约退卡时间已排到5个月后

从3月底开始,社交平台上就不断有消费者爆料称,自己手里持有的中欣消费卡明明卡里还有数千元,却出现了使用受限的情况。有消费者称,去年中欣卡仍可以投资金条,年后已无法购买该产品,后续还限额使用,再后来连好利来等餐饮蛋糕店都无法刷卡。

针对消费受限的情况,4月3日,中欣卡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坚决维护中欣卡持卡客户权益的声明》称消费者消费受限的原因是“黄牛挤兑”。该声明称,部分持卡客户向官方反馈使用中欣卡消费时遇到障碍,经核实,系有人员散播谣言、利用恐慌集中抢购商品所致。声明还提到,相关人员先利用社交平台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趁机低价收卡,再集中抢购商品牟利,导致大量商户资源被异常占用,干扰正常消费。

对此,中欣卡官方称已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紧急启动线上、线下双重提货系统,确保客户基本消费需求;二是开通了购卡人卡内资金赎回预约通道,并表示首批办理赎回的客户已陆续收到退款;三是加速与各合作商户沟通,力争让客户尽快正常使用。

公开资料显示,中欣卡系中欣安泰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业务平台北京中欣银宝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发行的预付卡,据官网介绍,中欣卡可在北京2000多家门店进行消费,已累计拥有超过1500万的持卡用户,是北京地区广受欢迎的多用途预付费卡之一。

针对上述声明提到的已开通退卡渠道,有消费者爆料称,需持购卡支付凭证和身份证才可到中欣大厦现场预约退卡,但预约退卡后仍需等待一段时间才会收到款项,而目前的预约退卡时间已排队至5个月后。

退卡预约时间已排到9月份。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领域乱象频出,成为一大消费“堵点”。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曾发布报告,点名了预付式消费的六大问题,其中“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是目前在预付式消费投诉及诉讼纠纷中涉及最多的一类问题。

货品提货引消费者不满,有零售商停用中欣卡

为让消费者顺利消费,南都记者关注到,3月31日北京中欣银宝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市东城区中欣大厦二层设置了卖场,并允许消费者携卡前来消费。不过,多名消费者爆料称,在购买额度上每名消费者每天只能到现场限额消费2000元以内。

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现场图片,现场货品仅涉及保健品、小家电、床上用品等产品,不能完全覆盖消费者购卡时所期许的需求。有消费者称4月1日去到中欣大厦卖场时,购买商品已不能现场交卡提货,而是要进行登记购买,随后回家等待货品到家。有消费者称,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中欣卡将在三个月后恢复正常使用”。

中欣大厦卖场在售商品。

此前官网信息显示,中欣卡本可在北京2000多家商户进行购物、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消费,并可享受高尔夫球场的订场服务。截至发稿时,南都记者查阅中欣卡官网,目前合作商户名录已清空。同时,近期零售企业京客隆也发布了停止使用中欣卡消费的通知。

中欣卡合作商户名录已清空。

京客隆公告停用中欣卡。

也有消费者选择线上提货,但多名消费者对线上供货的货品数量和质量感到不满。南都记者在中欣卡公众号线上提货区商城看到,截至发稿时仅有64件货品可供提货,包括家电、智能耳机、食品、保健品、花生油、户外设备等商品,但仅有膳魔师多功能食物料理机、塞那无限挂耳式蓝牙耳机、皇冠拉杆箱、金宝盆佛跳墙礼盒等8件商品可购买,其他均显示补货中。

同时,有通过该渠道提货的消费者质疑产品存在溢价。以一个品牌行李箱为例,根据消费者贴出的对比照,电商平台上售价为339的同款尺寸行李箱,中欣卡提货商城上售卖的价格为999元,高出66%。

消费者对比中欣提货商城商品与电商渠道同款的价格。

中欣卡使用受限的原因是什么?何时将恢复正常使用?公司方面将如何补偿消费者在不能正常使用中欣卡时间段中的损失?近期,针对上述问题,南都记者向中欣卡所属公司北京中欣安泰投资有限公司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预付卡监管力度需加强,发卡机构面临转型压力

南都记者关注到,自消费者使用中欣卡受限后,中欣银宝通在其官网连续发布了三条公告,其中有两条公告都提到,消费者使用中欣卡消费时遇到障碍,系有人员散播谣言、利用恐慌集中抢购商品所致。

据《北京商报》报道,有中欣集团现场工作人员向到现场“要说法”的消费者表示,今年3月中旬以来,市场上有“黄牛”在短期内大量刷卡购买黄金、3C类产品,使得相关商户的消费额度被快速消耗,普通持卡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而在限额消息扩散后,进一步引发了其他商户被持卡用户挤兑消费的情况。同时据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在公司此前合作的商户中,由于账户结算的时间差,支付机构需要向部分合作商户缴纳一定保证金,方能保证持卡用户在相关商户处的消费不受限制,合作商户视保证金额度决定每日持卡用户的消费规模,但目前合作商户太多,公司在这部分的资金沉淀上确有压力。

据了解,北京中欣银宝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是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南都记者查阅看到,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六条中提到,支付机构接受客户备付金的,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备付金,中国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除外。另外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提到,非银行支付机构接收的客户备付金应当直接全额交存至中国人民银行或者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这意味着,按照规定,中欣银宝通每售出一张中欣卡,相关费用都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或者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中,用于保障后续支付结算。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告诉南都记者,一般而言,预付卡暂停兑付通常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但不限于资金链断裂、管理不善、市场谣言导致的挤兑现象或是涉及欺诈行为等。在中欣银宝通支付的案例中,虽然公司声称是由于黄牛抢购商品引发的问题,但这种解释并未完全涵盖所有潜在风险因素,如资金流动性问题或商户合作关系的紧张。

余丰慧还表示,中国对于预付卡确实存在一定的监管措施,主要体现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规中,这些法规对预付卡的资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了规定。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挑战,特别是针对地方性小型机构和新型互联网预付卡形式,可能存在监管盲区。

谈及预付卡的发展现状,余丰慧认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预付卡在当前支付市场中仍然具有其独特优势,例如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提前回收的机会,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优惠等。特别是在企业福利、礼品卡等领域,预付卡依旧占有重要地位。不过,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和普及,传统预付卡的形式和功能正在发生变化,面临着转型压力。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则向南都记者表示,预付卡本身就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很多预付卡的店铺出现跑路的情况,服务无法兑现,个人认为预付卡的监管力度还是要保持,备付金账户的确能够保证安全。至于商场的保证金,属于市场双方博弈,如果保证金过高导致支付机构资金困难,那么预付卡这个业务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余丰慧认为,发行预付卡的机构应加强多方面的管理以确保业务健康稳定运行,具体包括:强化资金安全管理,保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应对可能的挤兑风险;完善商户合作机制,确保结算流程透明高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黄牛刷单等不当行为;增强信息技术安全防护能力,保护用户信息和交易安全;以及建立健全客户服务和投诉处理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信任度。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