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殉国将领,吾辈永志不忘!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彪炳千秋的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就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清明,让我们共同重温他们的感人事迹,缅怀他们的奋斗牺牲,追忆他们的忠魂英灵!

杨靖宇: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有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坚持战斗。在1939年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直至弹尽粮绝,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敌人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赵尚志:
“你们(审讯他的警官)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 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可耻吗?”
赵尚志(1908-1942),辽宁省朝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赵尚志是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他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纵横数千里,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但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左权:
“我们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
左权(1905-1942),湖南省醴陵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创建并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彭雪枫:
“军人在大敌当前之际,当以捐躯沙场,马革裹尸为荣。”
彭雪枫(1907-1944),河南省镇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彭雪枫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秘密前往西安、甘肃、绥远、山西等地,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多次会晤国民党高级将领,宣传我党抗日救国主张,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并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为红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先后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及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壮烈殉国,年仅37岁。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等领导人称赞他“功垂祖国”、“泽被长淮”、“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佟麟阁: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佟麟阁(1892-1937),河北省高阳县人。早年投身冯玉祥部队,先后升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同年,他与冯玉祥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联盟军,打击日军,收复失地。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他在南苑全军干部会议上慷慨陈词: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该马革裹尸,以死报国。1937年7月28日,佟麟阁在战斗中负伤,部下劝其退后裹伤,他说:“大红门失守,全局被动,事急如此,我不能临阵而退。”官兵们见此场景声泪俱下,与日军舍命拼杀。日军地面进攻遭到重挫后,派战机狂轰滥炸。佟麟阁头部不幸被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5岁。

赵登禹: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
赵登禹(1898-1937),山东省菏泽县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由士兵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
1937年7月下旬,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调集重兵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赵登禹率部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日军伏击,赵登禹壮烈殉国,时年39岁。

张自忠: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1890-1940),山东省临清县人。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任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全国抗战爆发后,先后任国民党军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在部队被敌层层包围的不利态势下,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敌寇拼死搏杀,最后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弥留之际,他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张自忠遗体转运途中,各地群众冒着被敌机侵袭的危险,自发前往迎送。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1000余人为张自忠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送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戴安澜:
“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
戴安澜(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人。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军第13军第73旅旅长。1938年春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8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孤军作战,后援困难,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战斗结束后,戴安澜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时年38岁。毛泽东赋诗称颂:“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相关报道)
(策划: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
相关阅读:
- 2025-04-07 16:47:00 “内鬼”陈笑波,违规干预执纪执法活动,泄露工作秘密
- 2025-04-07 13:50:00 抗日殉国将领,吾辈永志不忘!
- 2025-03-31 12:47:00 美防长赞日军“英勇” 专家:二战史观不应被地缘政治私心扭曲
- 2025-03-31 11:52:00 美防长赞二战日军“英勇”惹众怒:还记得谁袭击了珍珠港?
- 2025-03-30 10:27:00 群治集中安葬点遭破坏,警方通报
- 2025-03-14 22:01:00 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丨叔曾祖父英勇就义,激励他办成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