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顺:无名墓冢埋红军忠骨 师生自制花圈寄哀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3:04:00    

晨光初透,白云山镇猛秋小学的操场已沉浸在忙碌声中。乒乓球桌变成了工作台,同学们指尖翻飞将宣纸折成朵朵白花,一旁的师生们则用青翠竹条扎制花圈;国旗台旁的同学们格外专注,在信笺上写下对英雄的思念和未来的期许。

(同学们正在折白花)

“我刚才用油菜花来做花圈,油菜花是我们村种的,金灿灿的很漂亮,真挚地寄托我们的哀思情。”白云山镇猛秋小学四年级学生彭一菲自豪地说,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不一会的功夫,三个心意满满的花圈就制作而成了。

每年的清明节,白云山镇猛秋小学的师生都会手捧花圈,沿着山路,来到一座无名红军墓前祭扫,今年也不例外。

(同学们正在折白花)

“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都是亲手制作花圈比往年更有意义,我还在花圈上面写了我的心愿,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健康快乐。”自从一年级开始,对于六年级的李邦蓉来说,今年已经是她和同学第六次祭扫红军墓了。

“每年我们都会去扫墓,今年我们给红军爷爷做了小白花和花圈,还在花圈上写了自己的愿望,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家争光。”白云山镇猛秋小学五年级学生袁子豪激动地说。

(同学们正在做花圈)

随后,14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出发到离校园一公里远的一座无名红军墓,同学们迈着昂扬的脚步,踏春前行,去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力量。

“相传当年红军路过我们这里,有一个老红军受伤了,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继续前进,当时医疗条件差,国民党又来抓人,老红军藏在后面的山洞里,最后还是牺牲了。”长顺县白云山镇猛秋小学党支部书记金光祥介绍说。

(同学们正在做花圈)

牺牲在这里的老红军叫什么名字,是哪里的人,这些大伙都不知道,甚至在2009年以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连墓碑都没有。是猛秋小学的一位老师,自费为老红军立碑,并重新修葺。从此,开始了白云山镇猛秋小学16载的红色传承。

(同学们正在献花)

“每年坚持祭扫,让学生不忘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遗志,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孩子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白云山镇猛秋小学老师马疾说。

2022年,这座红军墓的遗骸被迁入长顺县革命烈士陵园,但这片原址并未被遗忘,猛秋小学的师生从未间断祭扫的脚步。这份持续了16年的记忆,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加深刻。

(祭扫现场)

“让孩子们用脚步去丈量这段历史,用行动去理解什么是‘铭记’,从小懂得感恩,这不仅仅是一场祭扫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比课堂更生动的教育。”对于祭扫的意义,白云山镇猛秋小学党支部书记金光祥如是说。

图文|田华华 邓雪

编辑|杨玉洁

一审|李良科

二审|班晓静

监审|苏林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笨百科 鲁ICP备2024053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