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多管齐下让小胖墩享“瘦”生活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事情,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营养过剩现象日益显现,越来越多“小胖墩”进入大家的视野。由于肥胖常与许多慢性疾病息息相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及性早熟等,因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数据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日前,记者在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采访时了解到,该院在积极防治儿童肥胖及并发症的同时,呼吁广大家长提高认知、积极行动,帮助孩子一起进行体重管理,共同守护儿童健康。

家长认知不足,认为孩子“能吃”是好事
4月17日下午,8岁的浩浩(化名)因扁桃体化脓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治疗,护士长在为浩浩进行常规测量时发现,孩子肥胖特征十分明显,体重已达55公斤,向家长建议进行肥胖症相关疾病筛查。浩浩妈妈十分认可并着急地说:“我现在也担心孩子太胖,不利于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在他小时候没控制食量,觉得孩子‘能吃’就是好事,没想到现在孩子越来越胖,活动也越来越少,希望趁着这次住院也帮孩子减减肥。”
该院儿童肥胖门诊、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晓云查看了浩浩的身体,发现他的脖子已经出现黑棘皮症状。“肥胖往往会引起血糖增高,身体自动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胰岛素分泌增多便会在脖子、腋窝等皮肤处留下色素沉着,这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所以肥胖儿童入院后需进行系统检查,以排除是否有高血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得知孩子很有可能并发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等,浩浩妈妈紧张了起来,希望尽快医治,并对自己日常的“疏忽”后悔不已。李晓云告诉记者,在该院治疗的肥胖儿童中55%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易发展为糖尿病),33.8%合并高尿酸血症,28.4%合并性早熟,27%合并高脂血症,23%合并脂肪肝,23%合并肝炎,6.7%合并高血压,这些肥胖孩子平日大多没有什么症状,但检查时发现好多指标已处于异常。通过详细问诊得知,浩浩平时爱吃高油脂、高热量、油炸类食物,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肥胖会引起疾病。
“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的体重问题主动来医院进行咨询,我们在接诊后总是提醒家长要带孩子定期复查,但是好多家长并不当回事,所以家长对孩子的体重管理意识亟须加强。”李晓云说,她从事儿童内分泌疾病临床工作20多年,发现大多数儿童肥胖症患者往往到了生病就诊时才引起家长的注意,除了给予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之外,她每次都要给家长普及肥胖症的预防与减重知识。
肥胖易引发疾病,及时就医早预防、早治疗
据李晓云介绍,儿童肥胖一般分为单纯性肥胖(占大多数)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热量、高糖、高碳水等饮食摄入过多,加之运动不足,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受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肥胖属继发性肥胖,也应引起广大家长的足够重视,一旦发现孩子近期体重增加过快可及时就医。
4月22日上午,9岁的婷婷(化名)在家长陪同下来到该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测量身高135厘米,体重已达51公斤,因出现性早熟特征被家长发现前来就医,家长也因此颇为焦虑。李晓云说,由于儿童肥胖的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并发症还有儿童性早熟,体重增长过快又常使身高受限,易造成身材矮小症状。李晓云建议婷婷入院治疗,并在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之后,为其制定详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前些日子,该院儿童肥胖门诊接诊了一个11岁的男孩亮亮(化名),因上课打瞌睡影响学习,来院就诊。入院做糖耐量试验时同样发现孩子的脖子肤色很深,之后进行的检查指标显示:体重85公斤(正常同年龄体重约38公斤),身高159厘米,测算BMI值为33.6(正常值小于19.9),血压152/90mmHg(正常通常在102/68mmHg),测骨龄为13岁(正常11岁左右),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还有中度脂肪肝。随后,医生根据亮亮的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予以饮食、运动指导,同时给予适当药物配合治疗。目前,亮亮的体重得到有效控制,每周体重下降1~1.5公斤,睡眠状态得到改善,其他各项指标也在逐渐好转。“有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全国儿童肥胖门诊量增长约7倍,很多肥胖患儿检查出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一趋势令人担忧。”李晓云说。
鼓励家庭配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市妇幼保健院于2023年首先在长治地区开设儿童肥胖门诊,并建立起长期、科学的随访、监测和管理体系,为肥胖儿童检查身体,测量BMI指标,进行染色体、基因学检查,骨龄监测,制定治疗方案,并持续向家长讲解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升患儿体重管理成效,李晓云还将患儿家长加为微信好友,给家长转发每餐的饮食搭配图片并进行指导,督促家长从基本管理方式入手,配合孩子减重、防治疾病。
“再增加一些绿色蔬菜更好;主食里再搭配100克粗粮;今日的活动量还需要再加强一些,家长陪孩子一起活动能增强孩子的主动性……”记者在李晓云与家长的微信聊天中看到,她利用工作之余,尽量为每位就诊的肥胖儿童家长提供指导意见。
为了减少“小胖墩”,2020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要适当运动,减少静态行为。同时,要求强化家庭责任,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的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等,社区组织科普讲座,提高父母和看护人的实践操作能力,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提醒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有利于儿童及青少年的体重管理与健康提升。”李晓云说,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全面的健康管理,饮食、运动及心理健康缺一不可。因为肥胖的孩子也可能因身体形象不佳而产生自卑心理,除了做好体重管理,也应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她呼吁广大家长及社会一起联动,通过管理体重、加强运动、心理干预、营养饮食、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共同护佑儿童健康成长。(郭燕妮)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
相关阅读:
- 2025-04-27 16:27:00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多管齐下让小胖墩享“瘦”生活
- 2025-04-26 20:00:00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12岁男孩极端减肥被送进ICU
- 2025-04-26 17:27:00 男孩偷溜40公里迷路异乡 警民携手助其归家
- 2025-04-26 17:20:00 推动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抢占新经济赛道 分类关爱服务 2025年临沂“一老一小”服务工作这样干
- 2025-04-25 09:52:00 全社会努力 从娃娃抓起
- 2025-04-25 08:02:00 未成年人在校受伤,学校一定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