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政务服务一次办结事项达到83%

宜城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窗口耐心服务群众。(通讯员 钟军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孝军 实习生 朱丽君 通讯员 李锋 程雪君
3月28日,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官庄村村民周乾来到南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不到3分钟就为刚出生的二宝办好社保卡。周乾回想起6年前给大宝办理同样的手续:“当时在市、镇、村折腾了几天才办下来,现在太方便了!”
一张社保卡办理过程的变迁,映衬出宜城市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努力。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一次性办结事项达到83%,其典型经验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一窗办:避免群众折返跑
2022年4月,时任宜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负责人的蒋伟华被一位老人拦住:“我来换第三代社保卡,是在这儿办吗?”
老人年过古稀,家在50公里外的刘猴镇,早上6点半就来等候。蒋伟华帮着老人在人社服务窗口、银行网点办理手续,忙活了整整两个小时。
当时,宜城市政务服务大厅有30多家职能部门进驻,开设服务窗口75个,窗口工作人员113人。“可老百姓办事为什么还这么难?”
很快,这件事传播开来——办事窗口集中,但信息不通、资料不认;不如打造综合受理窗口;30多个部门的业务,谁能都熟悉?出问题,谁负责?
“可我们拖一天,老百姓就难一天。”大家统一思想,打造以无差别综合窗口受理为核心的“一窗通办”模式。宜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分别与33个市直部门迅速对接,形成个性化场景12000余个,编制“一事一指南”和《宜城市标准化受理手册》,实现群众申请、前台受理、后台审批“三标统一”。
2023年1月,宜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正式推行“1+3”(全生命周期综窗+公安、税务、婚姻登记3个专区)的“一窗通办”模式,服务窗口减至25个,进驻人员减至58人。

宜城市南营街道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浪漫正在给群众讲解医保政策。(记者 刘孝军摄)
一网办:手机一扫网上办
“一窗通办”步入正轨,宜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沈阳发现,网友的吐槽不降反增。老百姓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事前不知道需要哪些材料,导致多跑路、耗时间。
“问题在窗口,根源在制度,发现问题就马上解决。”沈阳回应。
仅仅3个月,宜城市在城区所有楼栋和镇村便民服务中心、人口聚集地张贴“宜城数字政务门牌二维码”,手机一扫便可显示前置材料清单,并提供“在线咨询、帮办代办、视频教办”等服务,让老百姓实现就近办、自助办、快捷办。
湖北阿泰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环部部长李万兴就享受到了“一网通办”带来的便捷——今年春节后,公司需要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李万兴在自家楼栋门口扫码,按照提示将材料逐一上传,一周后便收到了电子版的许可证。
全市办:家中坐等送上门
经过一年的运行和完善,宜城市“一窗通办”的效果很快凸显——1838项法定政务服务事项中,83%事项一次办结,效率提升87.7%,材料精简率达32.8%。
蒋伟华和同事们发现仍有部分事项需要到市里办理,费时又费力。大家经过商讨,决定利用“数公基”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市镇村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政务便民服务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4年7月,宜城市“1+11+N”(市镇村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运行,130项高频事项办理权限全部延伸下放,真正实现在家门口一次办成“所有事”。
2024年底,小河镇占云村村民舒克莲临近退休,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小河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收取资料后,告诉她证件随后会快递到家里。10天后,收到退休证的她感慨道:“这就办好啦?真是太方便了。”
截至目前,23个国家重点“一件事”和2个省重点“一件事”改革在宜城全面落地。“我们将继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让百姓一次办成‘所有事’。”宜城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连全勇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阅读:
- 2025-04-01 09:15:00 宜城桃花始盛开 粉色海洋引客来
- 2025-03-31 17:35:00 小米集团完成8亿股配售 筹资425亿港元
- 2025-03-31 16:47:00 小米集团:配售事项已根据配售及认购协议的条款及条件于2025年3月27日完成
- 2025-03-31 16:46:00 小米集团公告:配售事项已根据配售及认购协议的条款及条件于3月27日完成
- 2025-03-31 16:25:00 省民政厅以法治护航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5-03-30 15:31:00 宜城政务服务一次办结事项达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