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重庆⑱|从杀猪匠到雕刻艺术大师
新重庆-重庆日报 邹安超
作为农民,他拿过锄头种过地,握过屠刀杀过猪,人世的艰辛饱尝遍饮。但最终,他用一把刻刀,雕琢出璀璨人生。他就是享誉中外的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及大国工匠——刘能风。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2012年6月,当刘能风捧着“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证书时,人生履历慢慢浮现眼前。那些辛酸,化为此时的激动;那些苦难,化作此时的自豪与荣耀。这一刻,他获得无数掌声与欢呼,祝福与期许。
1957年冬,在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一户农家低矮的屋内,一个男婴的到来,对于躺在床上的何中杰来说,无疑是给她晦暗生活注入一道亮光。虽天寒地冻,但何中杰心中却艳阳暖照。被丈夫抛弃,无依无靠的何中杰,也只能随随便便给孩子一个“毛子”的称谓。
毛子五岁时,何中杰嫁给本地人刘成高。说是找到依靠,可刘家一贫如洗,高粱秆架成的茅草屋是一家五口栖身之地……但,好在毛子有了姓和名,继子随父,取名刘能风。
懂事的刘能风总想用瘦弱的身躯分担家庭的重担,11岁时便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开始挣工分养家。
16岁时,继父撒手人寰,刘能风挑起家庭重担,什么脏、累、苦的活儿他都抢着干。然而,这样的付出,一家四口依旧食不果腹,更别谈吃上肉。太想吃肉的刘能风就想,去当杀猪匠,既能挣钱,还能吃上肉……
就这样,刘能风干起了杀猪匠。晚上杀猪,凌晨4点出门,披星戴月的日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旁人的议论又灌进耳里:
“拉命债呀!”
……
——这,让刘能风很是苦恼。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改革开放后,大足旅游兴起,这对寻求命运转机的刘能风来说,无疑是曙光照耀。
得知拳头大小的石像能卖到30元,如果雕得精美的话,轻轻松松能挣一头猪的价钱,“商机呀!”刘能风喜出望外。
大足,文化厚重。大足石刻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代表着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是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某一日,刘能风看到外宾高价买走一尊小石像,他当机立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谓“立地成佛”,就是他要搞雕刻了,而且是从雕佛像开始。
雕刻,是艺术,哪像杀猪宰羊那样容易。怀揣万般激情的刘能风没有专业工具,就自己造;不懂构图,就去揣摩大足那些精美石刻;为了造型,他找来松软的石料……
第一件作品,雕罗汉。三天三夜,罗汉像出来了,本该笑容可掬的罗汉,比哭还难看,简直四不像,他愤然毁弃。
第二件作品,雕观音。大足北山,素有“观音博物馆”之称,闻名遐迩的媚态观音、日月观音、水月观音等等近在咫尺。不用翻山越岭,说干就干,马上去找灵感……10天过去,费尽九牛二虎雕刻的观音像,却将精妙绝伦的媚态弄得雅致尽失。
而后,闲话伴随而来:
“刘能风,他那手哪是拿刻刀的,能拿杀猪刀就不错了……”
“也不照照镜子,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
外人的讥笑和嘲讽,让家里人觉得很没颜面。面对亲人的不解和埋怨,刘能风痛定思痛,将心一横:闭关修行!
闭关场所,就在北山后的岩洞里,幽暗,潮湿,又多蚊虫,甚至连空气也透着一股浓浓的霉味,这些,刘能风都不在乎,他带着红苕和干粮,躲进这与世隔绝的天地。
——心无旁骛,全身心钻研起雕刻技艺来……
闭关修行一个多月后,他抱着心爱的佛像走出了山洞。面对外人不解的目光及妻子的指责,他不予理会。笃定自己有颗“佛心”的刘能风,这辈子就跟佛结缘了。
伴随旅游的开放,为助大助强石雕产业,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匠人进行培训,而刘能风,期期培训必在其中。
技艺提升后,刘能风的作品多起来,累积到一定数量,他想着出去闯荡了。随后,绿皮火车载着他就到了杭州、桂林等旅游名胜地。
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很快,在杭州闯荡的刘能风钱粮用尽,却一事无成,有些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但刘能风哪是轻易认输的人,就此回去,岂能甘心?
“到桂林试试!”这样,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到桂林的火车票。
许是天怜有能人。在广西桂林,他摆起摊位,将石像一件件摆好……很快,摊前来了两位顾客——舒湘渝和袁友河。
“小伙子,想不想到四川美术学院去干?”几天的观察,舒湘渝开口了。
“想!”虽有犹豫,但很响亮。
之后,两位雕塑界名家就成了刘能风走上艺术人生重要引路人和见证人!
孜孜求索 破茧成蝶
一封引荐信,让刘能风来到四川美术学院。到了美院,刘能风才知,美院有个雕塑厂,厂长是舒湘渝;厂里有个城雕办公室,主任便是袁友河。
到厂第二年,刘能风参加了“歌乐山烈士群雕”、广西“南宁烈士群像”及黑龙江“八女投江”等大型群雕雕刻,仿佛幸运之神总是不错过他,给予他一次次展示才能的机会。
实践,提升;刻苦,努力……无数次思想的碰撞,灵魂的沟通,让刘能风的雕刻技艺突飞猛进,也让他与雕塑有了天然的融合,仿佛一拿起刻刀,他就成了一尊雕像。
1999年,刘能风完成昆明世博会“巴渝园”石雕制作任务后,被政府推荐去美国西雅图西华园雕刻浮雕。
在西华园的草坪上,刘能风手中的刻刀上下飞舞,一錾一刻,石头上慢慢有了流水、花草、飞鸟,画龙点睛的几刀后,灵气应运而生,花鸟鱼草活起来,西雅图市民睁大双眼,频频鼓掌还伸出大拇指。
国内国外展示机会增多,刘能风丰富着他的见识和认知。他想:若要在石雕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自己的“绝活”。
之后,刘能风组成团队,走创新研发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数年的探索、实践,无论选材,还是工艺技能及雕刻理念,刘能风都有了独特属性,尤其是找到最适合的紫袍玉,雕刻具有大足地方属性的观音造像,格外晶莹剔透,形神更具统一更具活力。
进而,《媚态观音》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千手观音》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共同主办的“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玉印观音头像》,获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
——荣誉和桂冠雪片般飞来。
四十年来,刘能风雕刻作品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获得金奖达51次,他设计制作的汉白玉佛头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他也多次被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作为大足石雕第十六代传人,他成立“刘能风石雕石刻工艺技能专家工作室”;作为大足石雕艺术向世界传播的文化使者,他多次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进行石雕技艺传播和展示,作品成为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馆藏品。
如今,刘能风不仅是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大国工匠,还是全国农村优秀人才、重庆英才、重庆十大杰出技术能手等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能风不仅自己持续精进技艺,还付出心血传授技艺,培养石雕传承人。在他的引领和传承下,大足石雕的从业者从最初的数人发展到现在的两三万人。他带的300余名徒弟中,个个是能工巧匠,有3人被评为工艺美术大师。在传帮带作用下,大足石雕已成农民创业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从以前的家庭作坊变成了产业园,年产值达2亿多元。
面对媒体和镜头,刘能风总有一句话:
“我一直想再造一个‘大足石刻’,让传统的石雕艺术发扬光大,千百年后成为新的文化遗产。”
刘能风,一个用刻刀与石头对话的人。
相关阅读:
- 2025-04-01 11:14:00 艺术重庆⑱|从杀猪匠到雕刻艺术大师
- 2025-03-31 19:54:0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发布 重庆渝中区救助帮扶困境儿童经验入选
- 2025-03-31 18:19:00 “闪现”重庆CBD 浪漫宣恩来圈粉
- 2025-03-31 17:38:00 最新!2025年青岛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和足球后备人才招生计划的通知
- 2025-03-31 16:04:00 产学研深度联动 邻水县70%企业建研发中心
- 2025-03-31 14:33:00 孙晓楼艺术研究会揭牌仪式暨书画名家笔会在枣庄台儿庄举行